妈妈,您歇歇行吗

给妈妈的一封信

作者:石世萍 发表日期:2025-05-08

亲爱的妈妈:
  您好!
  老妈,这么多年来,今天我第一次给您写信,我想跟您说:“您已九十三岁了,您歇歇行吗?您歇一歇好不好?”
  妈妈,我知道您不识字,您小时候没条件读书,从十岁开始,就帮着姥姥照顾我的三个舅舅,您小小年纪,学着洗衣做饭料理家务,照顾我的三个舅舅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您没有怨言,您觉得当闺女、当姐姐应该是这样的。
  妈妈,您十八岁嫁到我们石家,没见过公公的面,婆婆三寸金莲,需要您伺候,大姑子外甥的衣食住行您也包揽。每天晚上,您得给婆婆铺好被子,摆好夜壶,轻轻地关上门,去纺线织布直到午夜。早晨六点您得赶紧起床,轻轻推开婆婆的屋门,蹑手蹑脚去倒尿盆,然后洗漱、烧火做饭,粗粮细作,恭恭敬敬把第一碗精米精面端给婆婆吃。您早起晚睡,不懈劳作,委曲求全,从无怨言,您觉得当媳妇就应该是这样的……
  妈妈,二十岁的您身为人母,五个孩子拉扯大,那是怎样的含辛茹苦?那时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微薄的工资难以养活八口之家。哺育子女,照料老人,妈妈您一个人扛;洗涮做饭,推米磨面,妈妈您一个人扛;挑水掏粪,喂猪出圈,妈妈您一个人扛;春天播种,秋天收割,妈妈您一个人扛。谁会相信您的晚上这样度过呢?孩子们睡觉了,怀里抱着爱哭闹的小女儿,在昏暗的灯光下,衲鞋底织毛衣。听邻居说,妈妈心灵手巧出活快,一天能纺半斤花,一天能织八尺布,一晚上能织一件小毛衣。妈妈您一定很困很累吧?彻夜不眠夙兴夜寐,那是一种啥样的滋味?
  过大年了,我们姊妹五人各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穿着崭新的衣服,高兴的满大街跑,那是妈妈从摘棉花到纺线织布到一针一线缝制好的衣服,孩子们乐坏了,妈妈却在大年初一累倒了。至今,妈妈深夜纺线织布的身影,春节躺在床上痛苦呻吟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等我们成家了,每年正月是您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热切期盼的日子。在外工作的儿子儿媳领着孙子回家,女儿女婿带着外孙来拜年,大家欢聚一堂,品着爸爸珍藏多年的美酒,享用妈妈精心准备的佳肴:油糕、饺子、酥肉、丸子,好不高兴,好不热闹。妈妈您一会儿端来酒枣儿,一会儿送来油麻花,午夜您一次又一次催“一点了,睡觉吧”“两点了,快睡吧”,把所有被褥抱出来,男的住一屋,女的住一屋,媳妇和孙女一床被子,女婿和外孙一床被子,老妈您没有被子,就把棉袄棉裤当被子盖。这样的拜年,每年从初二一直住到初七才恋恋不舍回去上班,这样的拜年一直坚持了十几年,直到那年正月初五把妈妈冻坏拖垮累病,上吐下泻,体力不支,住医院救治,输了十三瓶液体……现在想起来,我们最美的时刻,是妈妈最累的时刻,多么内疚惭愧,真是汗颜无语,唉!妈妈,您无怨无悔,乐此不疲!您觉得当妈妈就应该是这样的。
  四十多岁的妈妈当上奶奶姥姥了,妈妈您把我们姊妹五个拉扯大,又重新上岗,开始照料所有的孙子外孙。有的孩子一直照料到六七岁,上幼儿园直到上小学,那是多大的工程啊!妈妈不识字,但妈妈很会背儿歌讲故事,“一背背,两背背,背到外婆家走一回……”您老背了子女背孙辈,背了一辈又一辈,趴在您背上听儿歌是天底下最美的享受啊!妈妈您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优美,《宝莲灯》《红眼睛》《水母娘娘》《麻叶仙姑姑》《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至今我们晚辈们都记忆犹新、耳熟能详,经常欢聚一堂你一句我一句复习串讲妈妈的故事,妈妈不停地补充修改自己的故事,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妈妈您的故事一箩筐一箩筐,传了一辈又一辈,永远讲不完……妈妈您攒钱买了缝纫机,您没有文化却是裁缝高手,量体裁衣,新颖得体,周围邻居做衣服都来找妈妈,妈妈很乐意帮人干活。六十多岁了,还在给人做衣服,七十多岁了,还在照看孙子辈,常常是怀里抱着一个小的,手里拉着一个大的,去村西再去照看另一个小的。
  您侄女儿要上初中了,您把她接到咱们村,“不用五里地来回跑镇中,姑儿给你做饭,到我村来上吧”。爸爸的外甥媳妇儿要下地干活去,您说:“把孩子们送过来,二妗子给你看孩吧,反正我两个孩子也是看,三个孩子也是看,你就安心劳动去吧”。我的一个远方老姨,无儿无女,您经常领着孩子去看望,她生病住院了,您带着孩子住到医院陪伴伺候半个月之久。老姨感激涕零:“你就是我的亲闺女啊!”邻居们都说:一辈子爱做活计爱帮人,做不完的家务,看不完的孩子……妈妈您,律己利他,大爱无疆,没有怨言,乐在其中!您觉得当奶奶姥姥做亲戚邻居就应该是这样的。
  妈妈您老了,七十多岁了,本该到了被人照顾的时候,可爸爸生病瘫痪了,八年两千九百多个日日夜夜,妈妈您扶起扶坐,端屎倒尿,精心伺候,竭尽全力……五十年相濡以沫,邻里亲朋有目共睹、有口皆碑,都说我爸好妻命,是最有福气的男人。三从四德您全具备,您的孙子评价您“默默奉献,又无怨无悔”。妈妈您觉得为人妻就应该是这样的。
  九十多岁,耄耋老人,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晚辈都以老妈您为榜样,学习勤奋,工作上进,个个成家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怕老妈孤单,我们姊妹们轮流陪伴照顾老妈。推开门叫声妈,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人都说我们有福气,年近花甲还是妈妈手心里的宝,享受着妈妈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老更是我们全家的宝啊,您实在该享享清福歇一歇了,不用再劳作,可您就是闲不住。妈妈您一生总是为别人考虑,从不考虑自己所求,一生助人无数,乐善好施,年老体弱仍然自理自律,坚毅刚强,生怕连累别人,生怕在外工作的子女为您分心。每隔十天测一次血糖,自己调整搭配膳食;胸闷了,肚疼了,用缝衣服的针自己给自己扎十指,不愿惊动他人;二零一八年元月二号,您半夜三更肚疼难忍,怕惊动女儿睡觉,您满床上打滚,一直挨到天亮才告诉我们,到医院才知道是要命的肠梗阻,五天五夜才救了您的命啊!大前年十月您摔下楼梯导致脚骨折,筋骨疼痛一百天,您怕拖累子女,四十天就下地,硬把疼痛难忍说成“不疼了,不疼了”。九十多岁的您刚做白内障手术没几天,就说眼睛能看见了,我们一不留神您又开始穿针引线缝补衣衫了。每天清晨,我还想伸伸懒腰赖赖床,您已经进厨房,一年四季六点半起床,天天如此,雷打不动。我们吃饭稍微慢一点,您就抢着洗碗去。我要出去办点事,一再叮咛,您千万不要劳作,我回来再做饭,谁知刚过十一点我急急忙忙跑回来,您早已把面和好、菜切好。我的老妈呀,我忍不住发了脾气,“您就不能歇一歇吗?”老妈您却乐呵呵地说不愿闲着,就喜欢劳动。妈妈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多活动少累人,您觉得人老了就应该是这样的。
  年轻时缺衣少食,有点吃的也挨不上,您省吃俭用苦度时光,如今生活条件优越,衣食无忧,您还是好衣不爱穿,好饭不愿吃,窝窝头稀饭、胡萝卜、野菜至今仍然是您的最爱。您从不随便多花一分钱,也最怕孩子们为您花钱,每次给您买药买菜,您总是赶紧掏出钱来说:“我这有钱,不要花你们的钱,我老了,要钱干啥呢?”老妈您舍不得花钱,但您真不爱钱,您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十万元血汗钱拿出来,非要平分给我们姊妹五个。老妈呀,您可是真正的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天冷了,您第一时间给七十岁的女儿打电话:“多穿点衣服,别着凉哈”;下雪了,您第一时间给年近古稀的儿子打电话:“不要出门,小心路滑啊”;外出了,您叮咛我们:“下了车,左右看看小心过往车辆”;“一到了北京就告诉我,我就在电话跟前等信儿呢”……在妈妈眼里,年过古稀的儿女也永远是孩子。您乐意我为人人,从不考虑人人为我,多奉献少索取,您觉得人生就应该是这样的。
  夜深人静了,看您睡得很甜,怎么又哭着坐起来了?“我梦见看孩子看的丢了,找不见了……”
  我的老妈呀,您梦中还在看孩子啊!
  睡吧,好人好梦,愿妈妈做个好梦,不要再梦做家务看孩子了,愿妈妈好梦圆圆,安享晚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明天把信读给您听……
  妈妈,您皱纹多了,头发白了,腰挺不直了,但在我们心中,您是天底下最美的女人,用您女婿的话说:“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伟大的母亲!”
  吻您,亲爱的妈妈!
  您的女儿 萍萍
  (作者系区关工委“五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