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吃百花、夏天吃百果、秋天吃百虫、冬天吃百家。”“白菜是爸爸、菜花是儿子、 花心是孙子。”“修法布施得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修财布施得财富。”
这是我到西双版纳旅游后,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三句话。
2024年12月5日至12月10日,我跟随旅游团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沉浸式体验了云南滇西风情。
啥时吃百花果 57岁变身少女
5天内,我们游览了“中科院热带植物园、傣族园、曼听公园”等九大景点。在西双版纳,我目睹了大象和孔雀表演、少见的热带植物、与城市不同的异域风情……我明显感到温度的变化,我12月5日从大兴机场出发时,北京气温是零下-2度至-5度。可到了云南省景洪市嘎洒机场,当地平均气温是零上21度至24度。
12月6日上午,我们游览了野象谷,行走在林间架设的木栈道上,西双版纳女导游介绍了本地人“四季吃法”——春天吃百花、夏天吃百果、秋天吃百虫、冬天吃百家。
这一说法我在“湄公河星光夜市”得到证实,各种烧烤后的昆虫令我大跌眼镜。
当天下午,游览傣族寨子——曼掌村,只见路两旁的作物上挂满大串香蕉及热带水果。傣族人的宅院无门无院墙,这里空气湿润、安静祥和,涂导说这里民风淳朴,她还列举了一个商户很快找到丢失钱财的事例。
在“曼掌咖饮印象”小店前,我和一位来自东北的阿姨聊了起来。今年57岁的她看上去像20多岁,她是这个小店的老板,在曼掌村租住、营业5年了。她说,5年前,热爱旅游的妹妹、妹夫开着房车到处跑,经考察比较后,选择在这儿居住养生。阿姨受亲戚的影响,也随后来此居住,她说后半辈子就在此生活了。我好羡慕这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也佩服东北阿姨的眼力和魄力,我感觉在这儿生活至少能活120岁!
阿力阿布是谁 谁是白菜菜花
12月6日傍晚,我们在“勐旺美食”餐厅用晚餐。餐后我去厕所,见门帘上写着“阿力(哈尼族)、阿布(哈尼族)”。我没明白啥意思,经询问得知,这里哈尼族人较多,哈尼族中的“阿布”一词有两层含义:首先,在该族群中,将女孩子称为“念咐阿布”,象征她们如金子般珍贵、可爱。其次,在南糯山等特定地区,男孩子称“阿力”,女孩子称“阿布”,这一称谓反映了男孩从事体力劳动,女孩负责家中纺织。
据了解,西双版纳哈尼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半山区,是西双版纳仅次于傣族人口的第二大少数民族,哈尼族有语言无文字。一位网友说:“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了解各地纯朴的人情风俗。”对此我深有同感。
12月8日上午,我们游览了“基诺山寨”,观看了两种非遗表演——奇科布咕、大鼓舞。据悉,基诺族是我国确认的第56个民族,是“从鼓里走出的民族”,传承创新大鼓舞的年轻人,用鼓声鼓舞讲述着这个一跃千年的民族故事。小丽是基诺山寨的导游,她是基诺族人,据小丽介绍,这里把爸爸叫“白菜”,儿子叫“菜花”,孙子叫“花心”,我听完感觉很有意思。
在游览傣族园时,有游客对当地男的都姓岩、女的都姓玉感到奇怪。导游为此作了解答,傣族是狩猎民族,有名无姓。傣族的姓氏只有岩、刀、玉、依四种,其中,岩、刀是男姓;玉、依是女姓。刀是以前的贵族后代,岩是一般百姓。
喝牛血酒结盟 腚压三棵药草
据导游介绍,西双版纳有10多个少数民族,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为泼水节。在傣族园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我见识了两场小型泼水节展演,现场音乐声震天动地,游客端盆互泼,乐在其中。导游还提到,居住在曼掌村的傣族人信奉佛教,修法布施得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修财布施得财富。
我坐在大巴车上,缓缓驶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导游在解说中提到一个名人——蔡希陶教授。这个被誉为“云南植物王国的揭幕人”,于1959年在葫芦岛上创建了5A级景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这是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景洪接见了蔡希陶。
1930年,刚过20岁的蔡希陶赴滇考察和采集植物标本,此后从事植物学研究达半个世纪。与蔡希陶结伴的,除了一群被他称为“流动的鲁宾逊”外,还有一匹马、一条狗和一只猴子。三年间,蔡希陶从金沙江到澜沧江和红河两岸的密林……与黑彝头人喝牛血酒结盟。他冒着生命危险,采集10多万份植物标本。
1959年,蔡希陶带领一批人,用“十八把大刀”劈开葫芦岛。蔡希陶以“在西双版纳,一屁股坐下就能压倒三棵药草,一打开窗户就可找到研究课题”去激励年轻科技人员。
1981年,蔡希陶病逝,人们把他的部分骨灰洒在昆明植物园中的一株水杉树旁,把骨灰盒安放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的一株龙血树下。树旁竖立一块镂刻着“一生为国建家园,开辟边疆觅资源;西双版纳成大业,惨淡经营工作严”墓志的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