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

洛阳之旅游记

作者:郝凤琴 发表日期:2024-06-04

  因为一幅老君山五福道观群的图片,让我对矗立在云朵之下、高山之巅的老君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哪里?这些建筑为什么能够建在如此狭小、陡峭、仿佛只有立锥之地的山尖?人迹所至该是什么感觉?
  带着种种疑问,2024年4月19日,我和先生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老君山——洛阳之行。

老君山
  关于老君山的介绍,网上连篇累牍,这里不做重复。从索道下来,先转山欣赏十里画屏的如画风景,然后拾级登上山顶的五福道观群。站在金顶的广场环顾四周,远眺是与金殿呈三角形同样金光闪烁的亮宝台、玉皇顶;近观五母金殿与道德府遥相呼应。看得出来,每一个游客都因登上了老君山金顶而兴奋。连接金殿与五母金殿的廊桥宽约四米、长不足五十米,来来回回参拜和拍照的游客人头攒动摩肩擦背。俯看脚下,万丈山崖垂直而下,依山设置的石阶上游客摩肩接踵、人流涌动如随风的柳树。在这1.1公顷景区内,寥寥的道观被潮水般的人流淹没。我突然联想起今年各地发生的事故,不觉细思极恐。
  本以为老君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期待从这里了解老子的生平、哲学理念、特别是《道德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意义。结果,这里既没有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观的释义,也没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价值观的解释。
  这座投以巨资打造的5A级著名景区,本可以将老子潜心研究哲学,深入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奥秘,深刻揭示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人生历程,用现代科技手段或动漫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为游客展示他独特的哲学思想和观点,揭示老子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文化和思想发展的影响,从而不断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展现国人不断提高的文化品位。
  然而,如今的景区立意停留在上千年前为游客提供求官求财求子的场所上,缭绕升腾的敬香烟雾与缠丝扭结在一起的祈福牌,凸显、弥漫的依然是浓厚的宿命意识。
  这种对道教文化舍本求末的做法真的令人惋惜和遗憾。
  自从各地的寺院、道观逐渐丧失了信仰的本真,成为敛财的渠道,我感觉自己曾经的虔诚已被亵渎。因此,除惊叹工匠们在打造这座景区期间表现出的巧夺天工、英勇无畏的技艺和精神之外,我没有其他的感受。
  在老君山下边的民宿小住四晚。清晨,听不到鸡鸣犬吠;傍晚,看不到袅袅炊烟。林立的商铺小贩此起彼伏的叫卖与正在建设或改造民宿的电锯声、水泥搅拌声交织在一起,完全没有了记忆中山村的印象。
  这真是:
  开山挖洞移村换宅只为招蝶引凤圆一场发财之梦;
  铺金散银造神建庙笑看善男信女求一个不劳之愿。
  横批:左钱右转。

游“沟”所想
  这次老君山之旅,除了对“山”的峻美与险要有了新的体验,更对“沟”有了深入的感知。
  重渡沟、寨沟、追梦谷、天河谷,都是两山之间的沟,他们都属于老君山风景区,地处伏牛山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山高林密,沟深幽长。涧水时而平缓如涓涓溪流,时而飞流如注势不可挡。伴着涧水逆流徒步而上,随着沟底地势的起伏,会形成跌宕起伏、水势不等的瀑布。游人笑称这是天然的大氧吧要大口呼吸,似乎这样便可以弥补城市新鲜空气的亏欠。
  导游说,附近的村民过去称这里是穷山恶水。这让我想起小的时候收音机里几乎每天都播放的河南豫剧《朝阳沟》。剧中讲的是城市姑娘银环和未婚夫拴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同赴栓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期间,银环说服了母亲的反对、克服了自己的动摇,最终落户朝阳沟成为一代新农民的故事。
  当时对朝阳沟的理解与北京远郊区的“村”“庄”是一样的。置身于“沟”的内部,我才辨出它与“村”“庄”的差别。在这几条几乎看不到土壤的沟底,遍布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它们大的如一座房屋,小的如鸽子蛋。两侧的山脉虽然树木茂密,却大多根植于石缝里。山势陡峭,有的地方如刀劈剑削一般直上直下寸草不生。看着这样的自然环境,我终于明白了当年二嫂讲述她的河南家乡贫穷的情景。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河南饮食以“汤”“烩”的烹饪为主。那是因为缺粮,只能靠液体增加饱腹感。
  在外边的世界很精彩的诱惑下,贫穷怕了的人们急切地希望自己富裕起来。如今,跑马圈地似的景点旅游为这种曾经的穷山恶水地区创造了生计。当年饮食上的无奈之作,也俨然成为餐桌上的特色名吃被游人津津乐道。
  然而当大量的游人涌进这种原生态的地区时,与这种美好的愿望相对应的土壤、植被、动物、水源的保护、污水污物的处理能力是否跟上了?这种并未真正创造价值的、类似扶贫似的旅游究竟能持续多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对世间事物的辩证认识是否不应该被老子故里以及国人所遗忘?
  让我动容的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曾经如雷贯耳般在媒体上出现。我也因此对它充满着向往。行程的最后一天上午是到小浪底水利枢纽景区参观。
  见惯了黄河水的浑浊,当导游告诉我们在红色衬底中镶嵌的“小浪底”三个白色巨大字体下面荡漾的、如翡翠般的河水是黄河水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的惊叹!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该工程在总结黄河水利工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38年论证,由联合国世界银行提供11.8亿美元、51个国家参与建设。其中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是一项典型的国际工程。小浪底工程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坝高154米,坝顶长度为1667米,坝顶宽度15米,坝底最大宽度864米。
  它的建成有效地控制了黄河洪水,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该工程于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
  听完导游的介绍,我的脑海里不觉涌现出曾经参观过的四川“都江堰”、新疆“坎儿井”的景象。客观地说,小浪底水利枢纽的科技含量远远高于前两者。但是,就时间跨度而言,都江堰、坎儿井同样充满了中华祖先的智慧与力量。所以,它们应该并列为我国最伟大的水利工程。
  站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水库的桥上,眼见一望无际碧绿清澈的黄河水,想到几千年来,黄河水几次改道泛滥成灾;想到电影《1942》黄泛区饿殍遍地、人吃人的惨景,我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眼泪。实现黄河的水清如玉,不再信马由缰,是黄河流域千百年的期盼。如今,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实现这一梦想,而帮助我们实现的是来自世界的力量。对此,作为老子的后人,我们不能忘恩负义,我们应该感恩!

失而复得的手机
  从小浪底景区出来,车子开出三四百米时,团里的一位大姐突然说,我的手机遗忘在景区卫生间里了。此时的道路已经变窄,旅行巴士很难掉头。导游问大姐,遗忘在景区哪个卫生间?那大姐说,在小浪底大坝边上的。团员们几乎同时发出了一声叹息。导游说:“那……基本上找不回来了。”
  “我自己回去找一下吧”,大姐有点不甘心。
  考虑到大姐已年过七旬,为了不让大姐着急遗憾,导游与领队商量后,还是由领队陪着大姐下了车。
  大约过了三十分钟,有团员说,手机找到了。我给领队小马发了微信。小马回复“找到了”。
  难以想象,在旅游景区的卫生间,丢失一个多小时的手机居然还能找回来!
  在洛阳火车站,我看到了返回来的大姐。我向她询问了手机失而复得的过程。她告诉我:当时她去卫生间,把手机放在手机架子上,上边又放了一瓶矿泉水。起身后,她拿起矿泉水瓶子就走,把手机遗忘在卫生间的隔间里。她和领队回到景区,重新进入那间卫生间,发现手机已经没有了。待她出来时,两个园林工人见他俩行色匆匆,上来便问,“你们怎么了?是在找东西吗?”
  大姐说,“我的手机忘在卫生间里了。”
  其中一位工人说,“哦,是手机啊。我捡到一个,我们正在等着失主那。你等等啊。”
  很快那个工人从工作间里出来,“你看看是不是这个?”
  “就是这个!”大姐说。她说,我当时真的很激动,我也没想到能够找回来。我感激地说,我给你一百元钱表达一下我的谢意吧。可是,那工作人员说什么都不要。她说,我不要你的钱。要不,你在我们的工作群里给我发一段表扬吧。
  大姐的手机失而复得,让我不仅看到了河南人的格局与胸怀,也再一次体会到严于律己、注重自我修行的必要。大姐是自己报团旅游的,据与她同室的团友介绍,大姐退休前是一位麻醉师。她常年注重养生,所以在整个行程中,她虽然年龄比较大了,但是不仅没有拖累过别人,还经常帮助别人斟茶、拿物,从来没有倚老卖老。也许正是平时的修为,冥冥之中才有了这样的福报。
  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两个小视频,一个是医院护士因为快递小哥没有将她的外卖送到手中、讥讽小哥是社会底层;另一个是火车下铺挂床帘引起大妈不满。这些借助岗位职责颐指气使,倚老卖老站在道德制高点妄顾契约精神的心态,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猜疑、对立、仇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中的这段话形象地告诫我们,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衬托,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不能因劳占有、居功自傲。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处的环境多一些“老子”精神,做人低调谦和,与人和谐相处,遇事处乱不惊,一生从容淡定。
  (作者系区检察院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