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历史上,像开国领袖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非常罕见。
(一)毛泽东喜欢读什么书?
毛泽东一生究竟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无法做完备统计。不过,可以从他的藏书中,从他的批注中,从他的著作和谈话中知其大概。毛泽东逝世后,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留存的藏书,种类很多,规模宏大,达1万余种,近10万册。毛泽东阅读虽广博、专深,但也不是漫无边际,他的阅读重点排在前三位的是马列著作、哲学和历史。他喜欢阅读学术性、专业性很强很深的文史和自然科学论著以及古代笔记。
(二)毛泽东为何读书?
毛泽东从年轻时就养成对书本天然的亲近感,拥有一种“读书人”的鲜明本色,他有一句名言:“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谓“运用”,就是通过阅读来解决个人或社会实践的需要。
比如在学校求学的年代,毛泽东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不同,他是为了寻求能够变动天下人心的“大本大源”。“五四运动”期间,他的阅读是为了树信仰,求真知,在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中,选择和确立一种为之奋斗的“主义”。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他的阅读是为推进国民革命发挥宣传教育作用,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寻求理论依据。延安整风运动前后,他的阅读,是为转变和改造党内不良的学风、文风和党风,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中国成立前后,他的阅读针对三个方面:一是防止党内骄傲自满情绪,二是在全社会普及马克思主义教育,三是为巩固和建设新中国,掌握此前不甚熟悉的东西。1949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毛泽东怎样读书?
毛泽东同志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好象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在他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一项任务,并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1939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干部教育部”统一领导这项工作。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亲临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了演讲,深刻阐述了党中央发起学习运动、加强干部教育的重大意义。在这次演讲中,他针对干部学习中存在的“工作忙”“看不懂”两大问题,巧用木匠“钉钉子”“钻木头”的原理,生动形象地进行了阐述和动员,成为党史上的经典故事。
对于“工作忙”的问题。当时许多干部一提起学习就直摇头,经常以工作忙、没有时间为借口不愿读书。对于这种现象,毛泽东说:“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开会的时候,人多得很,就要挤进去,才得有座位。又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就是木匠向木头一‘挤’,木头让了步,才成功的。可见‘挤’是一个好办法。”“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把工作向两方面挤一挤,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一定可以挤出两小时来学习的。”
对于“看不懂”的问题,要像木匠“钻木头”那样“钻”进去。毛泽东说:“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你要读通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这实际上也是毛泽东自己读书实践的体会——“攻书到底”。他在日常读书生活中,对喜欢读的书,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读懂弄通吃透书的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最爱读的书,1939年底,他就讲过“《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后来的几十年里,他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他一生一共读了多少遍,这很难说得清楚。
毛泽东还阅读英文版《共产党宣言》。1954年秋天,61岁的毛泽东,凭借曾经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及江西时期和延安时期学过英语的基础,又开始重学英语,并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其中第一选本即英文版《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阅读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和阅读中文版《共产党宣言》一样,其目的完全是从中找到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力量、途径和方法。毛泽东自己说:“要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读,读了还要理解它,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理论就会是行动的指南。”
他还在延安的窑洞里,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把李达(中共一大代表)所著的《社会学大纲》整整看了10遍,并在书眉和空白处写下了1万多字的批注。从中南海毛泽东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划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
我们的所有干部、党员都要认真学习传承毛泽东的学风,传承毛泽东读书的“钉子”和“钻研“精神。当下,我们有一部分党员干部也不爱读书,也以“工作忙”“读不懂”为借口。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的书多了,就有写的欲望,写起来就会信手拈来。俗话说:“写作不是一日之功”,读书多了,写作就顺手多了,就如唐代诗人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能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站得高看得远。处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年轻干部、党员,不仅要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读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用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使自己强大起来,能提高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实践中,就能触类旁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挤”和“钻”读书学习的一生。据记载,毛泽东最后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5时50分,在全身布满多种监护抢救器械的情况下读了《容斋随笔》7分钟,十多个小时后,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这位伟人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毛泽东同志这种活到老、“挤”到老、“钻”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作者系海淀区永定路军休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