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乘公交车少,多是骑自行车。现在人老了,骑不动了,多乘公交车了。但我从不在上下班高峰时凑热闹,而是错开时段,大家都方便。如遇到身体不适,要去医院,就索性乘出租车。乘公交的时间多了,遇到的奇闻轶事也多了,在此分享几个小故事。
上车如一家 不分你我他
在疫情严重的特殊时期,公交车上的乘客大为减少,有时仅有几个人,甚至有一次只有我一个人,美美地坐了一次“专”车。乘客也很自觉,把口罩戴的严严实实的,而且车内秩序井然。
有一次,我接到口腔医院电话,通知我的预约时间提前到11时去诊室。我一看表,已经10点多了,立即放下电话赶到车站,正好一辆公交车到站,旋即上了车。只听司机喊我:“您,口罩呢!”我这才发觉匆忙中忘记戴口罩了,赶忙求司机“师傅,我着急去医院看牙……”司机说:“安全起见,按照规定没戴口罩不能上车”我看没有回旋的余地,只好悻悻地转身。此刻,忽听车上一个女孩儿的声音:“爷爷,我这儿有个新口罩”说罢,将一副未开封的N95口罩递到我手中。我大喜,连连向姑娘表示谢意,美美地戴上了新口罩,理直气壮地坐下来。我到站了,又一次向好心的姑娘道一声“谢谢”。要知道,在特殊时期,“谢谢”两字其含金量非同一般啊!
你看你的 我读我的
如果要问世上什么东西最普及,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说:“手机”,我这个耄耋老人也这么认为,的确非手机莫属。虽不能说百分之百的人手一机,但它至少是当下最最普及之物。它给人们带来极大便捷,既轻松又美妙。公交车上的乘客几乎都在默默地各看各自的手机,你不言我不语,谁也不干扰谁,车厢内总是那么安静、祥和。但也有个例:有一个人,他从不用手机,坐公交时总是捧着一本书或是一份报纸,也不用戴花镜,全神贯注地、有滋有味地在阅读,甚至因多次独醉在书报中而坐过了站——此乃本人也。
这是我多年乘车形成的习惯,也是我与众不同之处,我非常钟爱有温度的书刊报纸,出门前定将我正在读的书报等放在包里,上了车打开就看起来。我从不羡慕或嫉妒他人使用手机,而是你看你的、我读我的。你有你的爱,我有我的爱,大家都爱不释手,那就和谐共处,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相互尊重、互不影响,乃不虚此行也。
让座有礼 我要谢你
公交车内常人满为患,人挨人、人挤人是常态。我中途上车常常坐无虚席,遇好心人起身让座,我会连说两声“谢谢,谢谢!”然后拿出书本读起来。近年来,随着时代在前进,乘务员已不像过去那样喊着:“哪位同志给老年人或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文明乘车气候已经形成,“让座”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曾经,我坐公交时还发生过难得的“连环让座”场景。我上了车,一个年轻人立即起身让座,接着又上来了一位孕妇,我又起身让给她,后面的一位中年人起身又让给我。刹那间,三起三坐三次道谢,多有意思又是多么有趣,此时此刻的连环“谢谢”又是多么难得啊!
真假爷爷 天真无邪
我喜欢小孩儿,自从上了年纪后更加喜爱。甚至小孩子调皮、撒娇、哭闹,我都觉得童趣无限、童心无邪、童言无忌等美好词汇,用在他们身上都不为过。
有一次我从公交车的前门儿上车,但见前排座上有着一老一小,老的和我岁数差不多,小的大约两岁左右,白白净净、眼睛大大的,小鼻子翘翘的、胖乎乎的特好玩。我说:“你好啊!”一旁的老人对男孩说:“叫爷爷好!”小男孩眨眨小眼睛又回头看看老人,没有开口。老人又摧促小家伙,“快叫爷爷”,小男孩看着我,仍不开口。忽然他扒在老人耳朵旁不知说了什么,只见老人哈哈大笑不止。弄得我也莫明其妙,老人笑着对我说:“小家伙说您是‘假’的。”我也对着老人会心一笑:“啊!原来我是‘假’爷爷。”我摸着小男孩的头对他讲:“说的对,你的爷爷是真的(亲的),我可不是‘假’的而是“生”的,对不。”小男孩不好意思地依偎在亲爷爷的胸前,那个萌萌的模样太好玩了!当他们先我下车时,小男孩向我挥着小手,奶声奶气地喊着“生爷爷再见!”不论真假爷爷,我就是喜欢听那天真无邪的喊叫声……
多此一举 自讨没趣
每当车快到站时,我就会提前做好下车准备。有一次,我前面有一对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打扮入时,有说有笑,令人羡慕。突然,我发现女孩儿穿的一双时髦的新球鞋上的鞋带开了,就像发现了什么“新鲜事”立即说:“鞋带儿开了”。对方没理我,这时车门开了,两人兴奋地拉着手跳下车,我以为他们沉浸在爱的热恋中,所以又一次提醒他们,并加重了口气“你的鞋带儿开啦!”突然间,女孩猛回头,不言不语、不笑不怒、不以为然地看了我一眼,一脸不屑的样子,让我品尝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视觉感受。我怔怔地站在马路牙儿上,目送他们在欢快笑声中快速地消失了,这时我问自己“我是不是自作多情多此一举啦?”
有缘同车 何分你我
公交车里上上下下、进进出出,难免有碰撞,但有时因碰撞而恶语相加甚至升级动手也偶有发生。
一次,两位女士因碰撞而唇枪舌剑甚至有升级的趋势。这时,一位北京大妈看不过去而发话了:“二位,还有完没完啦,能不能消停会儿,不就是碰一下么,有什么了不得的事,你赔个不是,说声‘对不起’,她说声‘没关系’,不就过去了吗?北京千百万人口中,咱们能在一辆车里‘碰’上,那是缘分哪 !有缘车里来相遇,下了车你东我西去。拜拜您啦,要想再碰上,猴年马月了也没戏……”说到这儿,笑声响满全车,还有的鼓起掌来。
北京大妈的一席即兴发言,既美妙又有味道!如再想遇到这位不知姓名的北京大妈,再想听她地地道道的北京腔,真的是“猴年马月”也不一定能碰上了。
(作者系区文旅局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