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装甲兵某直属单位政治处当干事。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给我介绍对象的不少,有驻地的,有老家的,还有其他城市的,由于各种原因,均未成功。
我回家探亲时,有人给介绍了当地一名公社干部的女儿,在盐山县医院当医生。该干部对此事很支持,发电报让女儿回来见面。说实在的,起初我并不热心这门婚事。因为婚后不仅要两地分居,探亲时,除爱人驻地外,还要到老家看望老人。相处时间短不说,也很麻烦。但这位公社干部表示,在本专区人员调动比较容易,他想办法把女儿调回家乡献县。既然如此,那就见见面吧。在这位公社干部的办公室兼卧室,我们见了面。她中等身材,两条辫子垂在肩后,身穿花格上衣,举止温柔大方。双方简单介绍了一下各自工作情况。我问她如何去盐山工作的,她回忆说:自己初中毕业后,准备考高中,但父亲却让她辍学,说你若考上高中,我供不起你和弟弟妹妹三个人读书。但她决心继续上学,父亲供不起上高中,那就考中专,上中专是不需要家里出钱的。于是便报考了沧州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盐山县医院。后来到沧州专区医院进修妇产科,完成进修后,又回到盐山县一个地段医院当妇产科医生,直到现在。当时我想,这人有积极上进的精神,有主见,有见识。再说医生职业也不错,也就答应了继续交往下去。
几天后,女友在其弟弟和姑母的陪同下来我家相亲,一来是我老娘要看看这个未来的儿媳妇,二来是人家也要对我家做个相应的了解。当时我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结婚,但家中还有三个弟弟三个妹妹,人多劳力少,较一般家庭明显困难。女友的姑母回去后对女友母亲说:“这家可够穷的,怎么挑这么个人家呢!十来口子人,就四间土坯房。小伙子倒是不错,挺精神的。”女友母亲说:“她家穷不穷关系不大,咱就图这个人呗。既然人家当了军官,人品也不会错。”话语中表现出对我这个军官的认可,也表现出对解放军的信任和热爱。
又过两天,我也到女友家去了一次,接受人家的审视和品评。待双方家庭都同意后,就算定下来了。相约到县城去拍定婚照。我借了一辆村里比较好的自行车,兴高采烈地前往县城。时值春天,田里的麦苗像铺上了绿毯,田梗上的野花盛开,路边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欣赏着一路美景,心里也是甜滋滋的。拍定婚照时,摄影师几次提醒,两人靠近一点,自然放松一点,说得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然后,我到商店为女友买了一件秋衣,她说什么也不要。我说:“这不是财礼,是感情,是我一颗真诚的心。”女友似乎被感动了,说:“那我就收下了,愿我们都是真诚的。”
我们在县城郊区路边的一个土坯墙下坐下来,进行了一次较深入地长谈。我们各自介绍了工作和家庭情况,婚后两地分居的生活。我说:当兵就意味着奉献,婚后我们要长期两地分居,家庭生活就要靠你了。她似乎对部队有些了解:“你在部队就好好工作吧,家中的事不用你操心,等我调回本县后,照顾老人就更方便了。”话语中透着对军人的信任和理解,对军队的热爱和敬仰。这次交谈没有甜言蜜语,谈情说爱,海誓山盟,但却进一步了解了对方,增加了感情。
几天后,我便按时返回部队。有人说,谈恋爱要细水长流,花前月下,亲亲热热,甜甜蜜蜜,细细品味那其中的乐趣。而我们的恋爱,只是在十多天的时间里,见过几次面。但现在回想起来,也情真意切,无怨无悔。
经过半年的书信往来,我们商定了国庆节结婚,但事不凑巧,我接到了国庆期间执行一项任务的通知。此时距“十一”只有半个多月了,经领导同意,我回家提前完婚,由于事发突然,时间仓促,也没来得及和女友商量,就赶到了女友所在的医院。下午医院领导就带着我们到公社领取了结婚证。事后,我爱人遗憾地说:“咱俩真傻,领结婚证时也没给办事的同志带点烟和喜糖,人家肯定说我们不懂事。”我则没想那么多,思想上也没这个概念。认为他为我们登记,是份内的工作,没那么多说道。再说就是有不周到的地方,人家也不一定计较,就别再想那么多了。
当晚,爱人的同事都前来贺喜,希望我们互敬互爱,互相关心,生活幸福,白头到老,有位爱开玩笑的护士对我说:“我们刘医生可是好人,你要是欺负她,我们可不答应。”另一位护士说:“人家是军官,觉悟高,思想好,你就别替人家操心了。”公社医院人数不多,且多为女同志,大家有说有笑,也算热闹。女同志一般都不吸烟,糖果也没吃多少,当场消费也就一元左右。谈及婚礼之事,我们说准备回老家去办。
第二天,我们乘公交车回到老家,叔叔大伯婶子大娘听说我带着新娘子回去了,纷纷前来看望,询问何时举行婚礼。性格开朗的王大娘说:“你这个当军官的,还不把婚礼办得热闹点,喜庆点,我们还等着喝你的喜酒呢!”我笑着说;“大娘,谢谢您,我们在他们医院举办过了,现在正是秋收大忙,就不麻烦和惊动乡亲们了。”就这样,我们的婚事,既没有仪式,也没有婚宴,既没有彩礼,也没有嫁妆,既没有麻烦双方家人,也没有惊动亲朋好友。采取“两头骗”的方法,就把婚事办了。
事后有人说,你们一个军官,一个医生,如此办终身大事,也太简单了!但我们并没有感到遗憾,认为婚姻之事,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没有统一的模式和程序,只要两个人满意就好。
如今我们结婚五十年了,生活虽平淡,但相互尊重,儿孙孝顺,享受着晚年的幸福快乐。
(作者系海淀区西翠路军休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