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出去旅游,除了放松心情以外,还要做到既长见识又能增长知识。比如我,过去从未听说过红树林。在准备去海南旅游时,我发现在海口有一个东塞港红树林这个景点。红树林顾名思义,这个树林应该是红色的,一定要去看看。东塞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也是中国七个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之一。东塞港的红树林绵延50多公里,4000多公顷,有海上森林公园之称。
东塞港红树林保护区,是国家级保护区。东塞港是1605年地震中地层下陷形成的,海岸线曲折,海湾开阔,形似漏斗,海滩缓平,略微成阶梯状。红树林就分布在海岸线的海滩上。保护区内分布有红树植物15科30多种,占全国红树种类近97%,是中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包括一些常见的红树,如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海漆、桐花树、老鼠簕和秋茄等,还有一些珍贵树种,如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等。
2008年1月10日早晨我和鸿涛从五公祠乘车到演丰终点站下车。一打听,这里离东塞港还挺远,得乘三轮车前往。刚好旁边有一辆,蹬车的师傅是女的。她边蹬车边同我们说:公园要买票的,尤其是出来时,那里叫不到车。不如去渔家乐,一样可乘船出海游览,中午还可以吃饭,玩完了还能帮你叫车。我们依了她,把我们送到渔家乐。
一路走来,这条路上很清静,没见有人来往。途经公园门口时也没有见到有人进出,附近也没有等客的车辆,确如三轮车师傅所说。我们去的渔家乐在美兰区演丰镇山尾头村,全名是:红树林连理枝渔家乐。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他们的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榕树,名字叫“高山榕”已经有350年树龄了,样子也很好看。离它不远,在海边处还有一棵榕树,与它根系相连成连理状,因此也叫它“高山榕连理枝”。
渔家乐的年轻老板,人很随和也爱说。按照他的安排,他派人带我们先乘船去海里游览红树林。船是他家自己的,就在他家门前的台阶上乘的船。我们穿好救生衣,坐好,就开船带我们游览红树林。很快就进了红树林,两边都是密密的树林,中间是一片长条的海域,很像是海上森林中的大道,船就沿着这条大道前进。我聚精会神的欣赏这红树林,这里是东塞港保护区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在前边还有几条船。我们没有与他们相遇就回来了,可能再往前就进公园了,带我们游览了约有20多分钟。
返回时,在海里一个叫野菠萝岛的小岛一处有台阶的地方下船,让我们上岛游览游览,可以近距离接触一下红树林,半个小时后来接我们。这是海里的一小片陆地,我们沿着上面的小路游览。在海上乘船游览时,对红树林具体情况看的不太清楚。上岛后发现在这片土地上面的树没有一棵直溜的,这才知道海上的红树林同陆地上的树木是完全不一样的,都是些奇形怪状的。来一次不容易,认认真真的看看树,再到海边看看海。海上空气很清新,心情也很舒畅。
时间到了,船来接我们回去,吃过中午饭我们就返回海口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红树林。总算是知道了红树林不是红色的,而是同其它树一样是绿色的。
第二次接触红树林是2010年,我们从越南旅游回来,出了东兴检查站,就直接去广西北海市。北海有一个金海湾红树林,我们是2月23日去的。那天是阴天,雾很大,能见度也很差。金海湾红树林与北海银滩是一岸相连,过了银滩就是金海湾,这里的红树林只有2000多亩,比东塞港小多了。东塞港是在海里,坐船游览,这里是在滩涂上,有木栈道步行游览。这里的红树林有连成一大片的,有一小片的,也有一棵两棵的,都比较矮,滩涂上有很多寄生蟹在爬来爬去。我们就是沿着木栈道游览的,木栈道不算太长,没用太多时间就游完了。
通过两次参观游览红树林,从开始不知道红树林是什么,再到了解了红树林,这个过程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开始时我以为红树林是红色的,结果发现我太天真了。参观后,我知道了红树林是常绿植物。我原以为,在整个地球上、在自然界,只有动物界才是胎生的。万万没有想到,在植物界也有十月怀胎的胎生的植物,这就是木本植物红树林。不仅如此,它还能呼吸,有支柱根和呼吸根,以及防风固岸的作用等。真让我赞叹:自然界复杂的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界的神奇。让我开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下面将我了解到的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什么是红树林:红树林的构成植物以红树科植物为主,是一种常绿植物的生态群落。包括许多不同学科的植物,比如:木榄、红海榄、秋茄等。但都具有类似的生理特征和结构,以适应海岸的生存环境。红树林为什么称为红树,是因为在植株树皮内含有单宁酸,单宁酸遇到空气后会氧化,树木就会变成红色,所以植株被称为红树。红树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港澳、福建、浙江等沿海。由于国家自2001年启动红树林保护工程,我国的红树林面积由2000年的2.2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2.9万公顷。在中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中,红树林是最理想的选择,只可惜红树林只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在我国浙江沿海以北不适宜,就得另选其它适宜的树种了。
红树植物是胎生植物:红树植物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一般植物的种子离开母体脱落后,埋在土壤中才能进行发芽生根。红树植物则不同,红树种子成熟后,继续寄生在母体上,直接在果实里发芽,吸收母体的养料,大约十个月左右,长到20-30厘米幼苗时,在潮汐或者海风的助力下分娩,从母体脱落,插入泥土中,经9-15小时就发出新芽长出新根,成为新的个体。
现在不少保护区,都在依托公众的力量,建立苗圃,利用新技术探索研究多种人工育苗和种植红树林的方法,想方设法让红树林迅速扩大种植面积和长得更好。
红树植物的根系作用:红树林生长的海岸滩涂,不像陆地那样平静和坚实。每天被海水浸泡的土壤缺氧,而且土壤泥泞松软,受着潮起潮落的冲击。红树林为适应这种环境,谋求生存,所以生长出形状奇特、功能强大的地上根系。有支柱根、板状根、膝状根、呼吸根、气生根和表面根等。归纳起来就是支柱根和呼吸根两种,这些根有固定作用。红树植物中,比如红海榄的支柱根从树干枝枝生出,而且又多又高。再比如秋茄的板状根又宽又厚。由于有这些地面根系深深插入土壤中,红树植物才能任凭海浪和风暴的冲击,仍然屹立不动。
红树能自主通气和呼吸:红树林的呼吸根内有气道,根表面有粗大皮孔,能够呼吸空气和储存氧气。当红树林被水淹没时,就利用根内储存的氧气。退潮后,暴露在地面的根又呼吸氧气,储存起来,以便下次涨潮时所用。周而复始循环不停,满足生存的需要。
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红树林是生存在热带及亚热带被陆地包围的海湾中的植物。也是生长在海岸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间带的植物。
防风固岸: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洋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比如:
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最强台风袭击,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
1986年广西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公里长海堤,被海浪冲垮294公里。但凡是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冲垮,损失就小。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袭向周边12个国家和地区,造成23万人死亡。而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瑟纳尔索普渔村,距离海岸仅几十米远的172户家庭,却幸运的躲过了海啸的袭击。因为,这里的海岸上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红树林。
(作者系区人防办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