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需补肾防寒护阳气,送您养阳五锦囊

作者: 发表日期:2024-12-06

  冬天悄然来临,随着气温骤然下降,此时也进入敛阳、补阳的好时节,阳气虚弱、气血不足的人更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补肾防寒护阳气。冬季究竟该怎么养?送您五大养阳锦囊~

锦囊一  冬季常晒背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心肺主之,背部有诸多穴位经络,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脉(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经常晒晒这些穴位能起到强壮心肺、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
  晒太阳也有讲究,要选日有光之时,一般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晒太阳最佳,此时空气较好,使人感到温暖柔和,时间20分钟到30分钟为宜。
  同时该时间段属午时,心经最旺,此时保养心经则事半功倍。若能稍睡片刻,不仅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也可使下午工作精力充沛。

锦囊二  常揉三穴位
   人体自带“阳气窝”,冬日每天揉一揉以下三个穴位,不仅在疾病治疗方面疗效明显,在补充阳气、强身健体方面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放松地坐在床上,然后用手掌来回揉搓脚底,最好能够揉搓到脚底发热,然后再用大拇指的指腹位置点按涌泉穴,等到有酸痛感时可以停止换另一只脚,有助缓解手脚冰凉情况。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前正中线上,肚脐直下三寸处。
  每天可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穴位2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经常按摩能起到补益元气、强身固精、祛寒回阳的效果。
  三阴交
  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位于小腿内侧。
  经常用指腹按摩三阴交这个穴位,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

锦囊三  少食生冷
  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而阳气根源于肾,故寒邪最易中伤肾阳,所以此时要重视养肾、温肾,宜多食温热补肾的食物,以提高人体御寒能力。
   
  需滋阴补肾,可多食枸杞子、银耳等食物。
   
  宜补阳益肾,食羊肉、牛肉、桂圆、红枣等滋补品。

锦囊四  强身健体
  冬季宜养精蓄锐,避免高强度运动,保存阳气,但也不能不动,最佳选择是进行有氧运动。推荐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动作柔和的养生功法,有滋阴助阳、培元补气的功效。
  随着温度的降低,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关节,都处在一个代谢较低的水平,肌肉和韧带也都比较僵硬,所以在运动前应该进行一定时间的准备活动。

锦囊五  拒绝美丽“冻”人
  冬季里,有些爱美人士可能会忽视保暖问题,但颈部、背部、腹部、脚切记要重点保暖。
  颈部
  可通过穿高领毛衣、围巾避免头颈部受寒。
  腹部
  对于女性,腹部温暖是避免痛经的有效方式之一。
  借助一些动作按摩护肾,如双手搓腰(将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0~100遍),可以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足部
  要避免露脚踝,有条件的可以常做足浴并进行按摩。
  (转引自“中国中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