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海淀区两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共同成长

作者: 发表日期:2018-12-1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抉择,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40年来,中国共产党无畏风高浪急,无畏艰难险阻,聚精会神搞建设,铆足干劲谋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在我身上,也同样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我与海淀区两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解之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
  1986年7月,我于经济管理大学本科毕业至2016年7月退休,在海淀区工作30年。其中,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审计局工作7年半、在街道统计科工作5年、在统计局工作8年、在街道统计所工作3年。特别是在进入统计局和在街道统计所期间,经历了2007年和2013年海淀区两次不平凡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2007年,全区统计系统贯彻市委、市政府9号文件精神,落实市局、总队改革部署,结合海淀区实际,继续推进和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新成果。“小局、大所、多中心”的格局初步形成,“局队融合”“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描述海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并适时进行动态监测的指标体系正式投入运行。当时我在刚刚筹建成立的曙光街道工作,在眼看可以提职的情况下,为了继续从事与自己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工作,忍痛谢绝了领导和同志们的盛情挽留,比全区各街镇统计科同志们早一年投入到第一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在统计局工作的8年中,我先后担任商调队副队长和第一统计所主任科员兼副所长,是集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执法、统计分析、统计调查和大型普查的全能型选手。在统计局8个统计所之中,我是唯一一个全部主管全所统计业务的副所长,一个人承担了其它统计所4个副所长的工作量。重点完成了100多个限额以上单位的统计督导和执法;火线支援和独立指导曙光街道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社区居委会全过程试点工作,并在全区推广试点工作经验;独立指导八里庄街道、田村路街道、香山街道、曙光街道和四季青镇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阶段全过程工作;多次完成为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各类统计专题分析报告的重任;单独完成了金源购物中心和中关村购物广场统计报表制度指标的设计、上报审批、汇总审核和统计分析;将统计局商业年报从全市统计系统排名最后一名,在三年中逐渐提升到第二名、第四名和第三名;征订《数据》杂志一直连续高居统计局榜首,为全局完成指标任务分担工作,受到市局领导的称赞;并在统计局首创构建与单位沟通的良好机制。先后荣获投入和产出调查全国先进个人、全市统计系统联网直报系统平台试点各区县比赛宣讲第一名。
  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启动实施之年,也是深入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之年。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街、镇统筹协调能力,深入推进网格化工作实施意见》精神,开创全区统计工作新格局,有力有序异常艰难地完成了“一街一所”重组设立。适应全区网格化管理需要,由“多街一所”调整为“一街一所”,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快构建局所两级体制下的管理新模式,实现了改革后各项统计业务的无缝衔接和有序高效开展。
  我于2013年6月服从组织安排,从第一统计所副所长岗位到羊坊店街道担任统计所负责人。在没有任命正科实职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推行网格化管理新形势下进行艰巨而复杂的经济普查工作。面对统计管理体制刚进行改革,还没有经过与街道和社区的磨合期,街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繁重,环境新、人员新,对地区情况完全不了解,相比前两次经济普查而言单位数量更多、构成成份更复杂、查找单位难度更大和普查技术含量增加等困难。在没有从街道各科室抽调人员的情况下,历时一年时间,我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指挥和带领地区32个普查区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14个阶段全过程的普查工作。共报送经济普查信息132篇,在全区排名第二。被区经普办外网采用27篇,在全区排名第一。唯一被区经普办约稿,《羊坊店街道稳步推进经济普查登记速度》一文被刊登在区经济普查外网上。
  经过激烈竞争和社会公开招募,自己作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社会义务监督员,成为本市参加国务院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对浙江省事后质量抽查的唯一代表,荣获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海淀区和北京市先进个人。
  2017年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北京市海淀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基层统计管理体制的通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街道统计所管理体制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了基层统计所的垂直管理工作模式,进一步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理顺了街道统计所人员管理关系。
  虽然我没能参加2017年的第三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但有前两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经历,特别是我一直在基层工作,既具备审计和统计专业特长,也具有行政管理能力,从一名普通科员成长为科级领导职务、副调研员,是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给了我展示自我、发挥才能的机遇,不断挑战自己,在工作中体现了个人价值,成为了统计工作的多面手,为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伴随着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迅速成长。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改革开放再出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同时我也坚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全区统计系统经过三次管理体制改革,一定会开启新征程,谱写新时代海淀统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杨南系羊坊店街道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