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巨变

作者: 发表日期:2018-11-06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打开了封闭的国门,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0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化,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西部循序打开向全方位推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历程,虽路途艰辛,虽仍有弊端,但取得的累累硕果是有目共睹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的。我们衣食住行的改变、农村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交通的发达、科技的进步以及家用电器、电子产品、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由于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得到大幅提高,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欣慰和骄傲。不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挺直腰杆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是说也说不完的,今天只说说我亲眼目睹的家乡巨变。
  我丈夫的老家在山东与河北交界的德州地区农村,距北京300多公里。哥哥一直在老家务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79年春天,我们决定利用婚假回老家看看。出生在北京,又没经历过上山下乡的我,对农村生活充满了好奇。虽然去之前对那里的艰苦有心理准备,但当我真正踏进哥哥所在的村、所住的家,还是觉得有些震惊。最没想到的是那里居然还没通电!晚上屋里只有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屋外则是漆黑一片,那是我从小没有感受过的黑暗。村里泥泞的土路上坑坑洼洼的布满了车辙。哥哥住的几十年老屋里,除了两个土炕和吃饭的小炕桌,几乎没有别的家具。屋里的地是黄土砸的,湿湿的泛着水印。全村人喝的都是井水,打上来的水中混杂着泥沙,需要沉淀许久才能烧水做饭。
  德州地区是平原,也算是个风调雨顺的地方。哥哥是生产队的拖拉机手,每天早出晚归地出工劳动,墙上还贴着不少公社颁发的奖状呢!可是在那个挣工分的年代,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哥哥这样的一等劳力加上嫂子,两人辛苦劳作一年,到头来所挣工分还不够买全家的口粮。住在老家的几天里,嫂子怕我受委屈,拿出平常舍不得吃的白面给我们蒸馒头、做面条汤,还把我们从北京带去的东西,先端给我们吃,而他们全家人吃的是黑面做的面汤、很粗的玉米面贴饼子。那时我才明白,公公为什么非要让我们从北京背着鱼、肉等沉甸甸的东西回老家。
  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家乡,哥哥所在的乡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此哥哥一家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80年代,他们承包的土地上种了小麦、棉花、玉米,不但全家口粮无忧,还剩余不少,能换成现钱购买生活用品,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90年代,哥哥承包了乡里的蔬菜大棚,把收获的各种蔬菜送到集市上去卖。大侄子办起了养鸡场,将饲养的肉鸡出售给德州扒鸡企业;二侄子学成了木匠,外出包揽各种木工活计;侄女出嫁到邻村,也进了制鞋厂上班。
  现在,哥哥一家有三个院落、十多间大北房,屋里家具和家用电器齐全。家家都有自来水,水泥路从家门口一直通到德州市区。由于机械化的普及,侄子们在上班之余就能完成承包土地的耕种、管理和收获。家里的农耕工具早就从黄牛变成了拖拉机,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现在又买了小轿车。侄女所在的村已经完成整体改造,全家住进了2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楼房。楼房里暖气、管道煤气、太阳能热水器、网络宽带一应俱全。两个侄子也在开发区买了楼房。
  以前从德州到北京,要坐6个小时火车,往往是车厢里挤满了人,没有座位就只能站着,现在坐上高铁1个多小时就到达北京,开车也只需要3、4个小时。由于交通方便,我们近些年多次回去,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了家乡的巨变。现在哥哥嫂子已经70多岁,看病费用有新农合报销,村里每月还给60岁以上老人发100—500元生活补贴,他们过着丰衣足食、四世同堂、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家乡的巨变、哥哥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缩影,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天,我们已经走过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迎接更加幸福的明天!
  (作者蔡惟珊系羊坊店街道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