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即战位:紫竹院街道“老兵新干”守护桑榆情

作者: 发表日期:2025-09-04

  前  言:李春娥,紫竹院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副科长,身着军装时服务老干部伴随保障,脱下戎装后继续根植老干部。自2020年12月转业至紫竹院街道负责老干部工作以来,在“书香乐舞 科创紫竹”的良好文化氛围浸润下,与街道的老干部们从相识到相熟,从相知到相伴,成就了现在的相互守护。
  一、熔炉淬火,军魂铸就无悔底色
  (一)令行禁止绝对忠诚,无悔青春熔铸军魂
  李春娥于1999年入伍,在部队历任组织宣传、通信保障、老干部服务等工作岗位。曾担任军级单位机要密码装备负责人10余年,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队参加战区级通信保障任务20余次;常年负责军级单位公文流转存档,期间无一失泄密事件发生、无一错漏报文出现,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在急难险重的任务前,她都以军令如山的绝对服从诠释了“忠诚”二字重若千钧的分量。
  (二)永葆党性勇于担当,拳拳之心无愧期许
  她曾牵头完成全军第一个业务试点的组建工作,协调10余个军师级单位、50多条网络信道与百余台机要保密装备,圆满完成任务并推广至多家军师级单位,承办下属和兄弟单位参观见学百余次,实现了安全与成效并举。担任过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团务党务知识扎实,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
  (三)服务保障倾情奉献,精神徽章永不褪色
  负责军级单位保障解说11年,保障军委首长调研30余次;多次参加军委首长出席的会议保障和老干部疗养伴随保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沟通礼仪和老干部服务保障经验,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个人和所带领团队多次获得嘉奖、收到表扬信和锦旗。这些永不褪色的精神徽章,成为她日后服务桑榆的深沉底蕴与力量之源。
  二、阵地转移,军魂辉映桑榆晚晴
  (一)军人精神底色不变,服务岗位再立新功
  岗位即战位,转业不转志。告别戎装,李春娥同志以“归零”心态整装再出发,熟知政策规定,快速适应岗位,将军营熔炉里淬炼的宝贵品格和丰富经验,精准投射到服务老干部的崭新战场之上。在“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示范创建及推进工作过程中,她积极创新实践,立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实际,以“三心”工作法推动示范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街道离退休第一党支部先后被命名为海淀区和北京市首批“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新的岗位考验了党员党性、提升了党员担当,转业至街道工作4年来,她已3次获得公务员嘉奖奖励。
  (二)军旅荣光永不褪色,作风传承践行初心
  创新且有温度,是李春娥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基本准则。她以“七个一”为载体,每年至少组织老干部参加1次专题学习、召开1次老干部座谈会、进行1次走访慰问、颁发1次纪念章、集体过1次政治生日、组织1次红色参观、开展1次读书分享会。通过“向党说句心里话、献礼党的100年华诞”、退休干部拍摄MV等20余场主题活动,与老干部拉近了距离,促进了党性共鸣。每年建军节,都会组织对当过兵的离退休干部进行慰问,邀请老干部讲述初心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一位离休老干部深情地说:“这个穿过军装现在服务我们的‘新兵’,延续了我们共同的荣光,让我们的故事有了新的听众,这是最温暖的传承。”
  (三)军旅情怀同频共振,服务精准直达需求
  刚接手老干部工作时,面对百余个陌生的名字,她将部队“精准保障”的要诀转化为“一人一策”的贴心服务,用最短时间建立了详尽动态信息库,对每一位老干部的身体状况、生活需求、精神期待、特殊备注了然于心。推进街道党工委建立领导干部与离退休干部联系制度,梳理了29名空巢、独居、特别困难、离休、易地代管、家庭有纠纷等特殊情况老同志,给予特殊关注关爱。老干部开心的事愿意和她分享,难过的事也愿意信任她倾诉。有一名老同志配偶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又不愿和孩子同住,多次表达出轻生意向,李春娥每天都给他发微信打电话了解情况,最终帮助他走出情绪上的低谷。如今,她已是老干部们口中的贴心“闺蜜”。
  三、誓言永恒,军魂再启崭新征程
  (一)红色情怀凝聚合力,优势转化工作特色 
  李春娥积极参与推进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体系建设,凝聚不同主体同向发力,形成以街道关工委为点、以“五老”队伍为轴、以社会力量为杆、以驻区学校为面的关心下一代组织机构体系,“立体式”服务地区下一代。22个社区关工小组活动丰富多彩,亮点突出,2025年暑期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50余次,共惠及地区3000余名青少年。培育出兵器工业机关社区以军工红色背景为特色的关心下一代品牌“旗帜领航 筑梦兵器”,兵器工业机关社区关工小组被命名为北京市“五好”基层关工组织。组建街道“五老”人才库107人,实行动态管理,广泛动员社区内老干部、老专家、老战士、老军工等,与青少年联动,讲好党的历史和新时代故事,创新开展沉浸式“红色党课”和社区里的“思政课”,探索情怀赋能下一代助力社区治理模式。
  (二)多元参与激发活力,共建共享晚霞绚烂
  紫竹院街道共有22支老党员先锋队,现有队员549人。李春娥依托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运用“党建+志愿”工作模式,形成了“街道统筹、社区落实、党员带头”的老党员先锋队工作机制,打造“三虎桥书舍银发志愿服务队”“航天银发智囊团”“兵器老军工红色服务队”“民大银发同心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品牌队伍。她还鼓励老党员先锋队队员和其他离退休干部党员结对互助,在传播党的声音、化解矛盾纠纷、传承良好家风等方面多元参与,持续扩大了“银领海淀”老党员先锋队的工作品牌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展望未来满怀热忱,服务承诺续写新篇
  对于街道老干部工作,李春娥正逐步探索出从个体参与到群体共建、党建引领和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模式。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服务老干部的平凡岗位上,这位脱下军装的服务者,以老干部工作为乐、以服务老同志为荣,虽身份转变,但赤诚如一。面对未来,这名紫竹院街道的“老兵新干”诺言铿锵:“服务无止境!我将继续发扬部队光荣传统,不断磨砺本领,创新工作方法,让每一位老干部的幸福感和尊严感更加充盈,做桑榆晚晴的忠诚守护者!”
  结  语: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使命在肩,能力为本。紫竹院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区委“能力作风建设年”部署要求,锚定新时代基层治理奋进方向,以作风改进和能力提升为双引擎,锻造干部“四种能力”,锤炼“严紧细实”工作作风。下一步,街道将以党建引领力、服务创新力和文化凝聚力“三力”为抓手,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作用,凝聚多方资源;深化智慧养老场景,拓展“老年学堂”课程覆盖面;通过街道老党员之家、市民活动中心、社区活动等载体,打造“紫竹银龄育新苗”地区IP,奋力书写智慧治理“紫竹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