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鼓励

我与《海淀老干部》

作者:郝凤琴 发表日期:2024-07-09

  我应该是《海淀老干部》一名“年轻”的新读者。
  与《海淀老干部》杂志结缘是在2023年2月。因为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一些自己的小文,原来的老同事、院退休老干部支部宣传委员找到我,希望我积极投稿。
  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是我自学生时期养成的习惯。退休前,我在海检院研究室、反贪局都是负责文字工作。在海检院严格的管理和主管领导热心的辅导下,我撰写的海检信息,几乎篇篇都被区委信息办转发;独立完成或者与同事合作完成的调研报告先后在北京市检察院、北京市政法委、北京市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评奖中获奖;深挖犯罪原因的通讯报道也经常被《检察日报》刊登。即使是退休后在主持北京典当行业协会的工作中,自己撰写典当业务的专业文章也经常被《中国商报——典当导报》采用。能看到自己撰写的信息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用转发、能看到自己书写或打印的文字被油印在正规的媒体上,是我感觉最惬意的乐事。这倒不是因为能够出名,而是因为自己的劳动被认可的满足感。
  互联网助推的自媒体,为我在疫情赋闲归家后重拾自己的兴趣并予以展示提供了平台。但是,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人生体会一直是我的希望。当退休支部宣传委员邀请我为《海淀老干部》投稿时,我突然有了一种重新找到组织的归属感。
  2023年2月,我投送了包括《洗碗》在内的几篇小文。在等待“被采用”的通知期间,我一方面像小学生等待老师的作文评语那样,时常地处于期待和紧张中;一方面又在不断地暗暗鼓励自己多看书、多写作,将随意写公众号的时间固定在每周一篇,希望为以后的投稿做更多的积累。
  然而时间在一天天中滑过,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不知什么原因,我的投稿如石沉大海般没有音讯。也许我的稿件不符合编辑部的采用标准吧!我黯然地不再期待。就在我似乎忘记了投稿时,今年春节过后,之前向我约稿的老同事突然通知我,《海淀老干部》杂志编辑部决定在2024年第四期登载我的《洗碗》。
  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当我手捧着2024年第四期《海淀老干部》杂志,看到《洗碗》标题下自己的署名时,我欣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篇小文,是我在收听了毕淑敏的《晚饭后去洗碗的人最值得珍惜》散文后,触发了我新的写作灵感,让我在停笔六年后写出了第一篇生活感悟。它就像挖井时的最后一锹,湿润的泥土铲出后,汩汩的地下水不断地向上涌出那样,将我六十余年的所经所历、所思所想一一串联起来、跃然呈现在脑海中不吐不快。尽管《海淀老干部》这份杂志与众多的期刊杂志相比刚刚从初创步入发展,但海淀区各行各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海淀区检察院作为全国检察系统的标杆,使我对《海淀老干部》杂志在全国同类杂志的影响力深信不疑。我因此始终以自己是海淀区检察院曾经的检察官而骄傲和自豪;我因此为能够得到《海淀老干部》杂志的认可而荣幸。这份鼓励如同让自己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倍感温暖。
  写作,已经成为我在老年生活中的一项爱好。因为写作,让我开始弥补曾经因为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耽误的读书时间。在写作中穿越时空与心灵对话;在写作中回首自己的人生过往、思考自己成长的得失、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是我的一种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与《海淀老干部》相伴而行,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学习和成长,我想,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温暖。
  (作者系区检察院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