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技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三)

作者:海淀区关工委办公室 发表日期:2025-10-17

  为充分利用海淀科技资源禀赋,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海淀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清华大学老科协联合举办“老科技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老科技专家走近海淀中小学,为青少年传递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

  9月29日,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专家周武研究员走进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天秀校区),为该校约1500名同学带来了“航天放飞中国梦”的科普讲座。周老师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包括“两弹一星”奠定大国地位、载人航天圆千年飞天梦、深空探测开启月球和火星征程等。周老师运用精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从进入空间、利用空间、保障空间三个维度,描绘了航天发展的广阔前景。此次科普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周老师鼓励同学们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来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9月29日,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专家王水弟教授走进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中关村校区),为该校四年级至五年级2160名学生带去了“我爱中国芯——芯片的奥秘”的科普讲座。他以生活化比喻和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芯片如何改变通讯与生活;通过对比几十年前的“大块头”电子产品与如今的便携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技术发展;他还用“头发丝约60-100微米,1纳米仅十亿分之一米”的形象比喻,介绍了只有几纳米的先进芯片工艺;通过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了从沙子中提炼硅到制成CPU的全过程,点燃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9月29日,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国连杰研究员走进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为该校1200名师生带来“掉到地上的小星星:陨石的故事”科普讲座。国连杰老师以生动语言,为学生们系统讲解了陨石的形成、分类及其在太阳系演化研究中的科学价值,并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让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在互动环节,针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设性问题,国老师专业解答了全球监测、轨道偏转等现有应对措施,有效激发了同学们对天文科学的深入探索兴趣,点燃了他们探索宇宙的热情。

  9月30日,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王伯雄教授走进上地实验小学,为该校三个校区5200余名师生带来“五角星和五星红旗的故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演讲。王伯雄教授从五星红旗的核心元素——五角星讲起,追溯这一符号在古希腊和中华文明中的历史渊源,阐释其中蕴含的黄金分割比例等数学之美,演示五角星的几何作图,讲述五星红旗图案中各部分元素的深刻内涵和诞生历程。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到五星红旗是祖国象征与骄傲,心中涌起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

  10月9日,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专家董景新教授走进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为高一年级学生带来“火星之旅——从天问一号说起”的精彩讲座。董教授以“天问一号”精准抵达火星开篇,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火星探索的知识盛宴。他系统梳理了火星探测历史与星球概况,并重点解析了“天问一号”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其如何在宇宙中“找准方向”的导航奥秘,还展望了从采样返回至载人登陆的未来探测蓝图。此次活动不仅让高一学生深入了解了我国航天前沿成就,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航天梦想的种子,有效激发了青年一代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10月10日,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专家马少平教授为人大附中实验小学80余名六年级学生带来了《人工智能的奥秘》科普讲座。讲座通过回溯人工智能诞生历程、拆解技术原理、展示实际应用、剖析发展挑战等,让学生近距离触摸AI前沿,深刻感受科技魅力,坚定“探索未知、拥抱创新”的科学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