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为充分利用海淀科技资源禀赋,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海淀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清华大学老科协联合举办“老科技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老科技专家走近海淀中小学,为青少年传递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
9月9日,中国科学院科普讲师团专家、北京市公安局高级工程师杨继锋为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学校近500名学生作禁毒专题报告。杨老师通过图片和案例,详细介绍各类毒品及其严重危害,报告揭示毒品危害的新变化:当前毒品常伪装成“邮票”“跳跳糖”“奶茶”等日常用品,极具欺骗性,直接瞄准青少年。报告提醒同学们警惕“不上瘾、很时髦”等诱骗谎言,不接受陌生人的赠予,注意离开视线的饮料和不正规聚会。行动上要坚决不试第一口,坚守底线,果断拒绝并求助。杨老师希望同学们保持警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用清醒的头脑迎接光明未来。
9月15日上午,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论坛”专家,人民日报原常驻加拿大、常驻联合国首席记者邹德浩高级记者走进中关村一小科学城分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为全校一至四年级600多名学生带来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邹老师用30余年驻外经历中的真实故事,将国际时事转化为生动的爱国教材,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责任与担当的种子。此次讲座不仅搭建了国际时事与童真视角的对话桥梁,更让青少年懂得:个人命运始终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正如邹老师所说:“你们现在在如此优美的校园里学习生活,是无数人在守护的;而未来守护世界的力量,就藏在你们今天的眼睛里。”
9月16日,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新都校区举办“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成员杨继峰高级工程师为初一年级学生作“珍惜生命 远离毒品”专题报告,该校310名学生现场聆听。杨老师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毒品的分类和来源,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提高青少年识毒防毒能力,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驾护航。通过杨老师的报告,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尊严,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拒绝毒品的种子。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深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承诺。
9月17日,海淀培星小学以“烽火忆峥嵘,科技启新程”为主题,举办“老科技专家进校园”科技宣传活动。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论坛”专家,国防大学孙旭教授为学生们带来了“中国梦 强国梦 我的梦”报告。在报告中,孙老师以深邃的历史视角和专业洞见,从“中国制造”切入,展现了中国“科技突围”的壮丽篇章。他列举了 “天问一号”“嫦娥五号”“C919 大飞机”“九章”量子计算机等科技创新成果,以及中国军队从小米加步枪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的质的飞跃,如: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的入列,歼-20、运-20等先进战机的列装,东风系列导弹成为捍卫领土主权的“王牌重器”等。这场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硬核的科技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技强国” 的种子,这些“小目标”将成为同学们青春梦想奋斗历程的“助推器”。
9月18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双清苑校区举办“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成员王燕斌老师,为三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题为《踏过平庸,为广袤宇宙燃尽一生——“天眼”之父南仁东》的精彩报告。报告中,王燕斌老师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讲述了 “天眼”(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的故事,更聚焦于它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爷爷的传奇人生。王老师从南仁东爷爷年轻时对宇宙的好奇讲起,分享他如何为了建造 “天眼”,踏遍祖国山河寻找合适的选址,又如何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深山里一步步把看似 “天方夜谭” 的构想变成现实。王燕斌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南仁东爷爷身上的科学精神——对未知的执着探索,面对困难时的永不放弃,以及为了祖国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情怀。这场 “老科技专家进校园” 的报告,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天眼”这项伟大的科学工程,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梦想的种子,激励着小同学们以南仁东爷爷为榜样,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勇敢追求自己的热爱,未来为祖国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9月19日,翠微小学温泉分校举办“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翠微会客厅迎来了一位备受敬仰的客人——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论坛”专家,人民日报原常驻加拿大、常驻联合国首席记者邹德浩高级记者。邹老师怀揣着对祖国诚挚的爱,为二年级的小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一场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精彩讲座。在讲座中,邹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国内外采访的见闻,通过对比中外发展现状,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他鼓励同学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祖国母亲生日即将到来之际,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爱国意识,将爱国情怀深植于心。
为激发青少年对地理科学的探索热情,厚植生态保护与家国情怀,9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论坛”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汝荣老师走进中关村一小科学城分校,以“神奇的青藏高原”为主题,为全校一至四年级600余名学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科普讲座。讲座伊始,杨老师用一张卫星遥感图引发全场惊叹——广袤的高原上,皑皑雪山与湛蓝湖泊交相辉映,宛如地球的“第三极”。通过动态视频和3D地形模型,他生动解析了青藏高原“年轻却高大”的地质密码: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让这片土地以每年数毫米的速度持续抬升,造就了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奇观。杨老师还结合多年科考经历,讲述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这里的每一条冰川、每一片湿地,都关系着数十亿人的饮水安全。”此次讲座不仅揭开了青藏高原的神秘面纱,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与生态保护的种子。正如杨老师在结语中所说:“希望你们像守护眼睛一样守护这片土地,因为青藏高原的每一寸山河,都镌刻着祖国的尊严与希望。”
下一步,海淀区关工委将持续深入推进“老科技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提高辖区青少年科学素养,引导青少年继承发扬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